無辜[漢語詞語]

無辜[漢語詞語]

無辜是一個漢語辭彙,讀音為wú gū。指〈形〉沒有罪;沒有做錯。〈名〉無罪的人;沒有做錯的人。見《詩·小雅·正月》:“民之無辜,並其臣僕。”

基本信息

基本解釋

(1) [harmless]∶清白無罪的。

常恐無辜死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

(2) [an innocent person]∶無罪的人。

枉殺無辜。  

引證解釋

1、沒有罪。
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無罪無辜,讒口囂囂。”
(唐)劉知幾《史通·惑經》:“《春秋》皆承告而書,曾無變革,是則無辜者反加以罪,有罪者得隱其辜,求諸勸戒,其義安在?”
(南宋)朱熹集註:“與此無罪之民,將俱被囚虜而同為臣僕。”
(南宋)文天祥《指南錄後序》:“常恐無辜死。”
(元)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三折:“爭柰我夫主無辜受禁,眼睜睜不得脫難。”
(清)梁章鉅《楹聯叢話·廟祀下》引松江徐氏女題岳墳楹聯: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鐵無辜鑄佞臣。”
孔厥《新兒女英雄續傳》第五章:“自衛團團部已經扣押了幾個‘可疑的’,無辜的鄉民。” 

2、無罪的人。
《書·多方》:“開釋無辜,亦克用勸。”
《史記·禮書》:“ 紂剖比干,囚箕子,為炮格,刑殺無辜。”
(唐)杜甫《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》詩:“不忍殺無辜,所以分白黑。”
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一百六回:“代兵素服李牧,見其無辜被害,不勝憤怒,一夜間逾山越谷,逃散俱盡,趙蔥不能禁也。”
端木蕻良《科爾沁旗草原》十八:“我告大山的罪名,是煽惑鄉愚,暴殺無辜。” 

3、俗謂小兒羸病。
(宋)蘇軾《與朱鄂州書》:“佛言殺生之罪,以殺胎卵為最重,六畜猶爾,而況於人?俗謂小兒病為無辜,此真可謂無辜矣。”
(明)胡侍《真珠船·摹姑》:“《韻會》云:‘摹姑,小兒羸病。’今雲無辜,聲之訛也。” 

中醫學術語

無辜,即摹姑,病證名。古代指小兒疳證(積)並項後結核(淋巴結)腫大者,亦稱無辜疳。

無辜[漢語詞語] 無辜[漢語詞語]

張綱《中醫百病名源考·無辜》云:“無辜,亦作摹姑,小兒疳類疾病之名也。隋·巢元方等《諸病源候論·無辜病候》云:‘小兒面黃髮直,時壯熱,飲食不生肌膚,積經日月,遂致死者,謂之無辜。’明·胡侍《真珠船》云:‘《韻會》:摹姑,小兒羸疾。今雲無辜。’即其例也。

小兒疳類疾病而古以無辜、摹姑為其名者,《諸病源候論》云:‘言天上有鳥,名無辜,晝伏夜遊,洗浣小兒衣席,露之經宿,此鳥即飛從上過,而取此衣與小兒著,並席與小兒臥,便令兒著此病。’……按:諸家之說,固多牽紐,而《醫賸》之論,亦非確詁。推其致誤之由,蓋以均不明無辜、摹姑本即謂小兒疳疾腦後結綹之病,而無辜、摹姑則正狀其腦後結綹之詞也。無辜、摹姑既本為一,以言物形之圓,而《外台秘要·卷十三·無辜方》引崔氏《療無辜腦後兩畔有小綹者方》云:‘無辜之病,此結為根,欲療之者,先看結之大小’,《嬰童百問·疳疾》云:‘無辜疳者,腦後項邊有核如彈丸,按之轉動,軟而不疼。’則病名無辜、摹姑者,則實以病疳而‘腦後項邊有核如彈丸’,如古之所謂‘結核’‘瘰癧’,今之所說‘淋巴結核’者是也。……古又每以結核、瘰癧附諸勞瘵,而以無辜、摹姑附之於疳者,則當由古人習慣於稱謂小兒之結核、瘰癧為無辜、摹姑,而習慣於稱謂小兒之寒熱勞瘵為疳疾耳。……無辜與疳,古既多用為小兒稱,而二者又率多相繼以發病,此無辜與疳古所以每每相提並論之故也。”

李經緯、鄧鐵濤等主編《中醫大辭典》:“ 無辜疳病證名。指疳病頭頸生核的證候。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七十二:‘由小兒嗜肥甘過多,蟲因甘動,或飲食不調所致。’其症頭頸生核,形如彈丸,按之轉動不痛,內有一種米粉樣物質(如頸淋巴結核);其毒侵及臟腑而成疳積。”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